• 地 址:新乡市牧野区中原路184号

    电 话:0373-3809626

    手 机:15837331085(周二休息)

    联系人:杨老师

    Q Q:2560401167

    邮 箱:2560401167@qq.com

    微信公众账号:新乡市心灵港湾

首页 > 

咨询师随笔

发布:心灵港湾心理咨询中心 浏览:1072次

   作者:郝绍仑    心灵港湾特邀老师  

   先说‘读书会’本身,个人觉得与其占用难得的相聚时间来一块读课文,不如各人先在私下通读消化,而后带着问题来读书会上研讨,这样更能集中相聚一刻得到更大提高。比较羡慕弗罗伊德的‘星期三读书会’,一致的主题,激烈的讨论且不囿于精神分析一家思路,百家争鸣,还能共同成长。挺好。读书会形式肯定是多样的,但它有关学习,我有些体会想说,心理学著作汗牛充栋,各种流派数以百计,不加选择的学习怕是几辈子也学不完。但是流派虽多,似乎都还没有突破行为,精分,认知,人本四大理论基础,或者说都是四大流派的衍生和融合。所以用心感知自己个性特点的顷向,从而确定自己优势发展的流派是有必要的。技术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,所以读一些经典作者的书是有必要的。很遗憾这些作者多是国外的,书读起来深奥难懂,不过没事,它们就不是只读一次的时尚新闻,慢慢来。过程中有两点需要肯定:1.带着*大的善意。经典作者的作品之所以谓之经典,多是经过时间和无数人的检验的,对他们的理论假设不理解,不认同甚至强烈反对都正常,但*好带着*大的善意先接受!这并不是崇拜权威,试想在别人身上都讲的通,理的顺的假设,在大众之中极平常普通的我的身上就行不通?先接受下来,若真是行不通反过来也可以证明这假设的失败。学习的深度就更进了一步。2.作品中的某些概念,尤其是让人烦感和极平常的某些概念,比如精分中的‘性’就是性交吗?罗杰斯口中的‘经验’就是我们认为的对过去经历的感受和观念吗?这需要悉心的体会。另外关于学习的途径,我认为有二:有自己到别人和有别人到自己。前者比较热心于搞明白自己,后者比较热心于他人;前者偏内顷(比如说我),后者偏外顷;没有好坏,各有自己展现的舞台。(不过我个人觉得搞明白自己可能会更便捷地搞清他人)。总之,多走走,多学学,多体验应该是有利于成长的。